公元前1200年,“教義,權威教學; 權威聲明”,源自古法語 sentence “判斷,決定; 意義; 格言,箴言; 權威聲明”(12世紀),直接源自拉丁語 sententia “思想,思維方式,觀點; 判斷,決定”,也指“表達的思想; 格言,諺語”,這是一個不規則的(分化的)形式,來自 sentire 的現在分詞 sentientem,“持有意見,感覺,感知”(參見 sense(n.))。意義路徑可能是“在頭腦中的感知方式”到“觀點”到“決定,判斷”。
早在14世紀初,它就被證明是“上帝或權威人士做出的判斷; 也指特定法律意義上的“裁決,法院判決”。它自14世紀末開始被記錄爲“理解,智慧; 有益的主題材料”,這個意義已經過時,但在喬叟的作品中經常出現。
它自14世紀末開始被證明是“信件、書籍、演講等的主題或內容”,也用於指書面作品中的一段。15世紀中期開始出現“語法上完整的語句”這個意義(“意義”,然後是“用語言表達的意義”)。
A sentence is a sound in itself on which other sounds called words may be strung. You may string words together without a sentence-sound to string them on just as you may tie clothes together by the sleeves and stretch them without a clothes line between two trees, but — it is bad for the clothes. [Robert Frost, letter to John T. Bartlett, Feb. 22, 1914]
一句話本身就是一種聲音,其他聲音(稱爲單詞)可以串在上面。你可以把單詞串在一起,沒有句子聲音來串它們,就像你可以把衣服的袖子系在一起,把它們拉伸,而不需要在兩棵樹之間拉衣服線,但是——這對衣服不好。[羅伯特·弗羅斯特,致約翰·T·巴特利特的信,1914年2月22日]
That sentences in Authors, like haires in an horse-taile, concurre in one root of beauty and strength, but being pluckt out one by one, serve onely for springes and snares. [Donne]
作者的句子就像馬尾辮中的頭髮一樣,具有美麗和力量的共同根源,但是一次拔出一個,只能用於彈弓和陷阱。[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