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生長,使矮小」,這個意思出現於1650年代;更早期則有「使突然停止」的用法(約1600年);還有「激怒,惹惱,刺激」的意思(1580年代)。這些用法源自已廢棄的中古英語形容詞 stunt,意指「愚蠢,愚笨;倔強」,而這又來自古英語的 stunt,意為「愚笨,愚蠢」(例如 stuntspræc,意指「愚蠢的話」)。其詞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語 *stuntaz,意為「短的,截斷的」,這個詞也出現在中古高德語 stunz(意為「短的,鈍的,矮胖的」)、古諾爾語 stuttr(或 *stuntr,意為「稀少的,短小的」)中。這是一個形容詞,與 stint(動詞)之間存在漸進的關係。
這個英語單詞的意義發展受到古諾爾語的影響。中古英語的形容詞用法從15世紀中期開始出現,意指「持續時間短」。相關詞彙有:Stunted(已矮小化),stunting(矮小化過程)。
作為形容詞,1788年首次出現,意為「矮小的」。更早期(1580年代)則有「倔強,固執,粗魯地簡短」的意思。作為名詞,1725年開始用來指「被阻止正常生長的動物」,到1795年則指「生長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