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sugar-loaf 的詞源

sugar-loaf(n.)

15世纪早期, sugre-lof,“精炼糖的模制锥形块”,来自 sugar (n.) + loaf (n.)。 在原始意义上现在已废弃,但该术语在17世纪被扩展用于锥形的山丘、帽子等。

相關條目

13世紀晚期,源自古英語 hlaf,意爲“在一定形狀的麪糰中烤制的一部分麪包”,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khlaibuz,是日耳曼語中“麪包”的通用詞彙(源自古諾爾斯語 hleifr,瑞典語 lev,古弗里斯蘭語 hlef,古高地德語 hleib,德語 Laib,哥特語 hlaifs “麪包,麪糰”)。

這個日耳曼語的詞根來源不確定; 它可能與古英語 hlifian “升高,高聳”有關,意爲麪包在烘烤時升起,但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說法,“麪包”或“麪包”是最初的意義不清楚。 Loaf 也隱藏在 lordlady 中。芬蘭語 leipä,愛沙尼亞語 leip,古教會斯拉夫語 chlebu,立陶宛語 klepas 可能是日耳曼語借來的詞彙。

“切碎的肉形狀像麪包”這個意思可以追溯到1787年。用 loaves and fishes 的比喻來暗示“爲了個人利益而從事宗教職業”源自約翰福音6:26。

13世紀末,sugre,意指「來自植物汁液的甜晶體物質」,源自古法語sucre「糖」(12世紀),再往上追溯至中世紀拉丁語succarum,而這又來自阿拉伯語sukkar,最終源自波斯語shakar,再往前則是梵語sharkara,原本意為「磨碎的或糖漬的糖」,其字面意思是「砂礫、碎石」(與希臘語kroke「卵石」同源)。

這個阿拉伯詞彙也被意大利語(zucchero)、西班牙語(azucar,帶有阿拉伯語定冠詞)、德語(古高地德語zucura,現代德語Zucker)借用,並且在大多數歐洲語言中都有相應的形式(例如塞爾維亞語cukar,波蘭語cukier,俄語sakhar)。

這種糖的故鄉是印度(亞歷山大大帝的同伴們曾驚訝於「沒有蜜蜂的蜂蜜」),在歐洲它一直被視為異國情調的奢侈品,直到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島和西班牙開始種植它;直到十字軍東征之後,它才開始與蜂蜜競爭,成為西方的主要甜味劑。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島大約在1506年開始種植甘蔗。

英語中-g-的來源尚不明確(《牛津英語詞典》將其與法語flaconflagon進行比較)。從s-sh-的發音變化可能源於起始的長元音音素syu-(如sure)。

作為化學化合物的一般名稱,從1826年開始使用。作為「對詛咒的委婉替代詞」的俚語用法,最早可追溯至1891年。作為愛稱的用法,則出現於1930年。

Sugar-maple,指北美產的糖楓樹,始於1731年。Sugar-tongs,用來夾取小塊糖的工具,最早可追溯至1708年。

    廣告

    分享「sugar-loaf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ugar-loaf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