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語的 tigre,意指「生活在遙遠地區或被古代博物學家提及的大型、美麗條紋的肉食性貓科動物」,源自古英語的 tigras(複數形式),部分來自古法語的 tigre,意為「老虎」(12世紀中期),這兩者均源自拉丁語的 tigris,意為「老虎」,而拉丁語又源自希臘語的 tigris,可能來自一個伊朗語系的詞源,類似於古波斯語的 tigra-(意為「尖銳的,尖頭的」)或阿維斯陀語的 tighri-(意為「箭」),這是因為老虎在獵捕獵物時的彈跳動作。然而,根據《牛津英語詞典》(1989年),在贊德語中,並沒有任何詞語或其衍生詞被應用於「老虎」。
大約從1500年起,這個詞也用來形容類似老虎的人。1845年起,在美國英語中出現了「在歡呼結尾時發出的尖叫或嚎叫」的意思,對此的解釋各不相同。形容詞方面,tigerish、tiger-like、tigerly(較少用)、tigerous(稀有,已廢棄)和 tigery(較少用)等變體都曾被嘗試過。特別是 Tigerine(1650年代),主要用來描述顏色。
Tiger's-eye(虎眼石)指「作為裝飾石的黃褐色石英」,這個名稱出現於1886年。tiger-lily(虎百合,1824年)因其橙色和黑色的花朵而得名;而tiger beetle(虎甲蟲,1826年)則因其兇猛的捕食行為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