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公元1300年,“屬於高地區”;14世紀末,“關於物體的最上部分”;最初是形容詞up的比較級。從15世紀中期起意為“首席,優越”。
提及民族等,“佔據更高地面”在1610年代,但通常也意味“佔據內陸地區”(比較high(形容詞);High German是指德國內陸地區的高地德語)。
Upper hand“優勢”出現於15世紀末,可能來自摔跤(get the over-hand在同意義上出現於14世紀初);lower hand“失去或未能獲得優越地位的情況”(1690年代)很少見。
Upper crust從15世紀中期起被證實指麵包的上層外殼,1836年起指社會的上層圈子。Upper ten thousand(1844年)在19世紀中期常用來指“大社區中較富裕和更具貴族氣息的部分”;有時簡稱為upper ten,因此有了uppertendom。
Upper middle class(形容詞)記錄於1835年。大學upperclassman於1871年如此稱呼。 Stiff upper lip,比喻勇氣和對抗絕望的鬥志,出現於1833年。關於upper-case (1862年)指大寫字母,參見case(名詞2)。
在中荷蘭語中類似的構詞upper,荷蘭語opper,低地德語upper,挪威語yppare。在中古英語中也作為副詞,“更高”:
As the sonne clymbith upper and upper, so goth his nadir downer and downer. [Chaucer, Treatise on the Astrol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