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villainy 的詞源

villainy(n.)

大約在公元1200年,vileinie這個詞出現,意指「極端的墮落、可憎或臭名昭著的錯誤行為、可恥的狀況、殘酷的邪惡」。它來自盎格魯-法語的vilanie,以及古法語的vilenie,這些詞的意思是「低下的品格、不配的行為、恥辱、降級」。這些詞又源自vilain(參見villain)。到了大約1300年,這個詞的意思轉變為「粗鄙、無禮;不禮貌或辱罵的語言」。

相關條目

約公元1300年,作為侮辱語(12世紀作為姓氏),vilein,「低賤或低出生的鄉村人」,來自盎格魯法語和古法語vilain「農民、農夫、平民、粗人、鄉巴佬」(12世紀),源自中世紀拉丁語villanus「農場工人」,來自拉丁語villa「鄉村房屋、農場」(參見villa)。

最初是指農奴,封建制度下最低階層的不自由人(這一意義在14世紀晚期的英語中有證據),因此一般來說並帶有蔑視意味,「一個低出生的平民,缺乏紳士禮儀的人。」

到16世紀中期,這個詞的意義 sharpened 為「惡棍,能夠做出極大惡行的人」,有時也用於幽默或親切的語境中。「小說、劇本等中推動情節發展的邪惡動機或行為的角色」的意義始於1822年。

The most important phases of the sense development of this word may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inhabitant of a farm; peasant; churl, boor; clown; miser; knave, scoundrel.' Today both Fr. vilain and Eng. villain are used only in a pejorative sense. [Klein]
這個詞意義發展的最重要階段可以總結為:'農場居民;農民;粗人,鄉下人;小丑;吝嗇鬼;惡棍,壞蛋。' 今天法語vilain和英語villain僅用於貶義。 [Klein]
    廣告

    villainy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villainy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villainy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