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語的 stede 來自古英語的 stede, steode,意思是「特定的地方、一般的地方,某人所佔據的位置」,還有「站立、堅定、穩定、不動搖」的含義。這些詞源於原始日耳曼語的 *stadi-,同樣的詞根在古撒克遜語的 stedi、古弗里斯語的 sted、古北歐語的 staðr(意為「地方、位置;停留、暫停;城鎮」)、瑞典語的 stad、荷蘭語的 stede(意為「地方」)、古高地德語的 stat、德語的 Stadt(意為「城鎮」)以及哥特語的 staþs(意為「地方」)中也有相似的表現。
這個詞源自原始印歐語的 *steti-,是詞根 *sta- 的後綴形式,意為「站立、使堅固或保持穩定」。它與英語的 stand 相關,等同於拉丁語的 statio 和希臘語的 stasis,並且可以與 instead 進行比較。
如今這個詞主要用於複合詞或短語中。大約在公元1300年,它開始被用來表示「幫助、使用、利益、優勢」。從13世紀中期起,它被用來指「建築物的所在地」,而從14世紀中期起,又被用來表示「土地上的財產或莊園」。大約在公元1400年,它的意思發展為「床架」,即「床鋪的支撐框架」。
在中古英語中,stead 有時也用來表示「城鎮、城市」。德語中 Stadt(意為「城鎮、城市」)的用法是一種較晚的發展,大約在公元1200年左右,這個詞開始取代 Burg(意為「堡壘、城堡」)[參見《劍橋英語地名詞典》]。在16世紀,The Steads 是英語中對「漢薩同盟城市」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