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移除廣告嗎?登入查看更少的廣告並成為會員以移除所有廣告。
金屬元素,1864年,現代拉丁語,來自 indicum “靛藍色”(見 indigo)+化學元素名稱 -ium。因其光譜線而得名。費迪南德·賴希(Ferdinand Reich,1799-1882),弗萊貝格(Freiberg)物理學教授,在分析當地的鋅礦石時分離出它,並通過其光譜中的兩條深藍色線條將其確定爲一種新元素,這些線條與任何已知元素都不相符。這一發現必須由他的助手泰奧多爾·裏希特(Theodor Richter)觀察,因爲賴希是色盲。
也來自:1864
17世紀的拼寫變化,來自於1550年代的 indico,意爲“從某些植物中提取的藍色粉末,用作染料”,源自於西班牙語 indico,葡萄牙語 endego,荷蘭語(通過葡萄牙語)indigo,均源自於拉丁語 indicum “靛藍色”,源自於希臘語 indikon “來自印度的藍色染料”,字面意思爲“印度(物質)”,中性形式爲 indikos “印度的”,來自於 India(參見 India)。
取代了中古英語的 ynde(晚期13世紀,來自於古法語 inde “靛藍色; 藍色,紫色”(13世紀),源自於拉丁語 indicum)。地中海語言中更早的名稱是 annil, anil(參見 aniline)。1620年代作爲“靛藍色的顏色”。作爲光譜中的紫藍色的名稱,於1704年(牛頓)。
化學中用於構造元素名稱的詞綴,源自拉丁語形容詞後綴 -ium(中性形式爲 -ius),在拉丁語中形成了金屬名稱(ferrum “鐵”, aurum “金”等)。18世紀後期,化學家開始關注用詞來指示其化學性質的物質命名。Berzelius 於1811年提議用現代拉丁語形成所有元素名稱。由於一些最近發現的金屬元素的名稱已經是拉丁語形式(uranium, chromium, borium 等),因此保持了用 -ium 或 -um 命名金屬元素的模式(如 cadmium, lithium, plutonium 等; helium 是一個例外)。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in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