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jumbo 的詞源

jumbo(adj.)

「非常大,對於其類型來說異常大」,1882年,指的是Jumbo,倫敦動物園那隻巨大的大象(從法國購得,據說是1861年在阿比西尼亞捕獲的幼象),於1882年2月以極大的興奮在美國被馬戲團表演者P.T.巴納姆售出,在英國則引起了巨大的抗議,這一切都受到巴納姆的煽動。

"I tell you conscientiously that no idea of the immensity of the animal can be formed. It is a fact that he is simply beyond comparison. The largest elephants I ever saw are mere dwarfs by the side of Jumbo." [P.T. Barnum, interview, "Philadelphia Press," April 22, 1882]
「我向你們誠實地說,無法想像這頭動物的巨大。事實上,它簡直無法與之相比。我見過的最大的大象在Jumbo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侏儒。」[P.T. Barnum, interview, "Philadelphia Press," April 22, 1882]

這個名字可能來自俚語jumbo 「笨拙的,不靈活的家伙」(1823年),這本身可能來自西非語言中「大象」的詞(比較Kongo nzamba)。OED建議它可能是mumbo jumbo中的第二個元素。世紀詞典說「這個名字是因為具有非洲的外貌而被給予的。」作為產品尺寸,1886年(雪茄)。Jumbo jet證實於1964年。Jumbo於1885年9月15日在安大略省聖托馬斯附近被意外殺死,當時馬戲團正在裝載以便旅行,被一列貨運列車撞擊。

相關條目

1738年,最初是在描述1732年在現今甘比亞的薩米附近發生的一起事件。當地人將Mumbo Jumbo形容為一種用來嚇唬女性以迫使她們服從的服裝「偶像」。白天,這套服裝會被放在城鎮外的一根棍子上,而到了夜晚,則會有人穿上它,去拜訪那些被認為是問題的人,無論是女性還是其他人,以解決糾紛或施加懲罰。

18世紀的其他拼寫形式包括Munbo Jumbo, Numbo JumboMumbo Chumbo。最初的描述來自曼丁哥族,但尚未確定明顯的曼丁哥語詞彙作為其來源。一些提議包括 mama dyambo「戴著流蘇的祖先」和mamagyombo「驅魔的巫師,驅除困擾祖先靈魂的魔法師」。也許這是一個來自其他尼日爾-剛果語系的外來詞(可參見zombie)。法語對這個詞的音譯是moumbo-dioumbomoumbo-ioumbo,葡萄牙語則是mumban-jumban

據說該地區的每個城鎮都有一個Mumbo Jumbo,而19世紀的殖民地記錄將這一習俗描述為「迷信的無意義崇拜對象」,到1866年,這個詞因此演變為「空洞的大話」,並於1896年得到證實。

這個詞的詞源有些模糊,似乎是多個詞彙的融合,並在19世紀末被廣泛應用。到了1920年代初,它主要的現代意義「浮華女子」逐漸確立,並在1980年代再次流行起來。

Bimbo首次出現時是指一種含酒精的果汁飲料,據報導來自紐約州(1837年)、波士頓(1842年)和新奧爾良(1844年,但被認為起源於波士頓)。這種飲料通常是用阿拉克酒、朗姆酒或白蘭地製作,有時還會混合多種酒精。它可能源自更早的 bumbo(1748年),這是一個與 punch(名詞2)同義的詞,可能來自17世紀的俚語 ben-bowse(烈酒),因此與 rum 有關。這種意義很快就淡化了,儘管在1895年仍偶爾出現在菜單上。從 bumbobimbo 的拼寫變化,可能是因為1823年版的 Grose's Classical Dictionary of the Vulgar Tongue 中出現了俚語 bumbo,意為「黑人對單音節詞的稱呼」。

1860年至1910年期間,Bimbo 作為專有名詞頻繁出現:它是幾匹賽馬、狗和猴子的名字,還是一頭馬戲團大象的名字(可能是受 jumbo 的啟發),以及一部戲劇中小丑角色的名字。它出現在一部三幕音樂鬧劇的標題中(《孟買的比姆博》),還是英國和其他地區幾位舞台小丑的名字。此外,它也作為一個真正的姓氏出現,「比姆博兄妹」是一對在歌舞雜耍中頗受歡迎的兄妹喜劇雜技搭檔。

另一個 bimbo 似乎在1900年左右通過移民進入美國英語,作為意大利語中小孩或玩偶的詞,顯然是 bambino(「嬰兒」)的縮寫。

到1919年,這個詞開始普遍用來指代愚蠢或無能的男人,這一用法被達蒙·魯尼追溯到費城拳擊賽的俚語。他在7月的一篇專欄中寫道,講述了「老費城拳擊手揚基·施瓦茨」與另一名男子在酒店大廳拳鬥的故事,並描述了施瓦茨的勝利。

「沒有比姆博能打敗我,」他在比賽結束時氣喘吁吁地說。
「什麼是比姆博?」有人問「小」麥克斯韋,認為「小」應該熟悉費城的行話。
「比姆博,」小麥克斯韋說,「比傻瓜低兩級——比庫庫更傻。」

這個詞確實出現在費城報紙對拳擊賽的報導中(例如《晚間公共信使報》1920年5月25日的《菲茨西蒙斯不是比姆博》)。男性詞 bimbo 在1940年代繼續作為對流氓或惡霸的貶義詞出現(可參見 bozo)。

到1920年,女性詞彙開始發展出「浮華女子」的意義,可能受到1920年流行歌曲《我在竹島上的小比姆博》的推動。這首歌中,歌者(懇求觀眾不要告訴他的妻子)講述了他在「斐濟島」遭遇船難的經歷,以及他在「竹島上的比姆博……她比其他比姆博更出色」的故事。

1920年《綜藝》雜誌的一篇文章,評價歌手瑪格麗特·楊演唱一首簡稱為「比姆博」的歌曲時寫道:「聰明人每次聽到這個標題都會笑,因為行話者知道比姆博有其獨特的意義。」這可能指的是早期的 bumbo 單音節詞。

1920年代的其他參考資料顯示,這個詞的意義類似於 flappervamp,包括梅·韋斯特性格大膽的鑽石莉莉被稱為「Bowery 比姆博」。

這個女性詞彙在1930年代後逐漸淡出日常用語,到了1967年《美國俚語詞典》中,只有縮寫形式 bim(1924年有證據支持)被認為值得收錄。這個詞彙在1975年左右開始復甦;在1983年R級電影《閃舞》中,它成為了性別歧視反派對女性舞者的侮辱性稱呼。

在1980年代美國政治性醜聞中的復興,催生了衍生詞,包括縮小形式 bimbette(1983年)和男性形式 himbo(1988年)。

“愚蠢的人”,起源於1951年的美國英語,源自 dumb(形容詞)。迪士尼音樂卡通片出自1941年,其中大象的名字是基於 Jumbo 的嘲弄性綽號。

    廣告

    jumbo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jumbo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jumbo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