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0年左右, douten, duten,"害怕,恐懼"(現已過時),源自古法語 doter "懷疑,表示懷疑; 害怕",源自拉丁語 dubitare "懷疑,質疑,猶豫,觀點搖擺"(與 dubius "不確定"相關),源自 duo "兩個"(源自 PIE 詞根 *dwo- "兩個"),具有"猶豫不決,在兩種觀點之間"的意義。與 dubious 相比。從詞源上講,意味着"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害怕"的意義在古法語中發展,並傳承到英語中。意爲"不確定,猶豫或觀點搖擺"的含義可追溯到公元1300年左右的英語。"對真相或事實不確定"和"不信任,對...的不確定"的及物動詞意義可追溯到公元1300年左右。
在14世紀至16世紀,法語和英語的抄寫員模仿拉丁語將 -b- 恢復使用。法語在17世紀再次放棄了它,但英語保留了它。
它取代了古英語的 tweogan(名詞 twynung),源自 tweon "兩個",意味着"猶豫不決"或拉丁語 dubitare. 中隱含的兩種選擇。與德語 Zweifel "懷疑"相比,後者源自 zwei "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