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teeter-totter 的詞源

teeter-totter(n.)

“跷跷板,”1871年,来自 teeter (v.);更早仅为 teeter (1855),且 titter-totter (n.) 在同一意义上自1520年代起已被证明(作为动词到1825年)。它的早期名称是 merry-totter (15世纪中期);Cotgrave的词典 (1611年) 中有 totter-arse。现代词可能是重叠,但 totter (n.) “板子秋千,跷跷板”自14世纪晚期起已被记录(参见 totter (v.))。也可比较 see-saw

相關條目

也稱 seesaw,1630年代出現在“see-saw-sacke a downe (like a Sawyer)”中,這是兒童和重複運動工人使用的一種韻律性兒歌,可能是模仿兩個人用鋸子工作時的來回往復的節奏(參見 saw (n.1)。哈哈。)。

指兒童在支撐物上平衡的木板上交替上下的運動,最早見於1704年; 其比喻意義始於1714年。從1824年開始,也用於指爲遊戲而排列和調整的木板。還可以參考 teeter-totter 中的 teeter (v.)。

在1843年,這個詞的意思是「上下搖擺地移動」,而到了1844年,它又被用來形容「搖搖晃晃地移動,左右搖擺,處於不穩定的邊緣」。這個詞可能是從titter演變而來,原本意指「不穩定地移動」,就像快要跌倒的樣子(最早可追溯至14世紀)。它可能源自斯堪地那維亞語,與古諾爾斯語的titra(意為「搖晃、顫抖、蹣跚」)相似,這又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ti-tra-(同源詞還有德語的zittern,意為「顫抖」)。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1989年),這個詞主要存在於日耳曼語系中。相關詞彙包括Teeteredteetering。自1937年起,它便與brink(名詞,意為「邊緣」)搭配使用。而Teeter-tail(1889年)則是對一種濱鷸的舊稱。

大約在公元1200年,出現了toteren這個詞,意思是「來回擺動」,其來源尚不確定,可能來自斯堪的納維亞語(可以參考方言挪威語的totra,意為「顫抖、搖晃」)。有學者指出,它可能是從一個表達不穩定或不穩定運動的詞幹tot-演變而來,類似於一種重複形式[《牛津英語詞典》,1989年]。

「在基座上搖晃或搖擺」的意思大約出現在公元1400年左右。而「以搖晃、不穩定的步伐站立或行走」的意義則可以追溯到公元1600年。相關詞彙包括Tottered(搖搖欲墜)和tottering(搖晃的)。在早期現代英語中,還有一個類似的詞tolter,意為「不穩定或搖晃」,被認為來自弗拉芒語或中世紀荷蘭語的touteren,不過《牛津英語詞典》(1989年)指出,將其與totter進行語音上的聯繫是困難的。

作為名詞,「搖晃的動作」這一用法出現在1747年。此外,在中世紀英語中,還有一個名詞totir,意指「跳板、盪鞦韆」(約14世紀中期)。

    廣告

    分享「teeter-totter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eeter-totter

    廣告
    熱門詞彙
    teeter-totter 附近的字典條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