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eyed 的詞源
wall-eyed(adj.)
大約在公元1300年,出現了wawil-eghed和wolden-eiged這些詞,意思是「眼睛顏色非常淺」或「眼睛顏色不均勻」(約公元1400年),有時也用作侮辱性的詞語。這些詞源自古諾爾斯語的vagl-eygr,意指「眼睛有斑點」,其中vagl的意思是「眼中的斑點;光束,上部橫樑,雞舍,棲息處」。語言學家推測,這個詞可能源自原始日耳曼語的*walgaz,而這又來自於印歐語系的*wogh-lo-,這是*wegh-的派生形式,原意是「移動,運輸,乘車行進」。從史前時期的語義演變來看,最初可能是「稱量」,然後引申為「舉起」,最終發展為「支持,承載」的意思。
到了1580年代,這個詞開始被用來形容「一隻或雙眼外翻」(因此眼白較多)或「眼睛大而刺眼」。
相關條目
wall-eyed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wall-eyed」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wall-ey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