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語的 weren,意指「穿著或裝扮;為了保暖、體面、裝飾等目的攜帶或承載」,源自古英語的 werian,意為「給...穿衣、穿上、覆蓋」,而這又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 *wasīn-(同源詞還包括古諾爾斯語的 verja、古高地德語的 werian、哥特語的 gawasjan,都意指「穿衣」)。根據沃特金斯的說法,這可能源自原始印歐語的 *wes-(2),意為「穿衣」,是 *eu- 的延伸形式,意指「打扮」。
「因頻繁或習慣性使用而消耗」的次要意義(約13世紀末)來自於持續使用對衣物的影響。
「wear down」(及物動詞)意為「通過持續抵抗削弱其力量」,出現於1843年。「wear off」則意指「隨著使用減少,隨時間推移失去效果」,始於1690年代。「wear out」(及物動詞)意為「使用到無法再用,逐漸浪費或摧毀」,出現於14世紀末;也可作不及物動詞,意指「結束」。而「wear away」則意為「逐漸消失」,出現於15世紀中期。
日耳曼語系中,這些形式曾是「防止、抵擋、保護」動詞的同音詞(如哥特語的 warjan、古英語的 werian等),這可能是它們在大多數日耳曼語言中早期被取代的原因之一【巴克】。
在英語中,這個詞從弱變動詞(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形式為 wered)轉變為強變動詞(過去式 wore,過去分詞 worn),這一變化發生在14世紀,受到如 bear 和 tear 等押韻強變動詞的類比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