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wishbone 的詞源

wishbone(n.)

此外,"wish-bone"於1860年出現,起源於"wish"(名詞)和"bone"(名詞); 該習俗由兩人共同拔羽骨並許願而得名。拔羽骨習俗可追溯至17世紀初,當時羽骨是"merrythought"。

相關條目

中古英語 bon,源自古英語 ban,意爲“骨頭、獠牙、構成骨骼物質的硬動物組織; 構成骨骼的部分之一”,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bainan(源頭還包括古弗裏西亞語和古撒克遜語 ben,古諾爾斯語 bein,丹麥語 ben,德語 Bein)。哥特語中沒有這個詞,德語族以外沒有同源詞(普通原始印歐語根爲 *ost-); 諾爾斯語、荷蘭語和德語的同源詞也意爲“腿的小腿部分”,這是現代德語的主要意思,但英語似乎從未有過這個意思。

work (one's) fingers to the bone(使某人的手指骨頭都磨破)的用法始於1809年。 have a bone to pick(有話要說)的形象來自於一隻狗努力咬或啃骨頭的形象(pick a bone “通過揀選或啃咬來剝離骨頭”可追溯到15世紀晚期); 成爲 bone of contention(爭議的焦點)(1560年代)是兩隻狗爲爭奪骨頭而鬥爭的形象; 這些形象似乎有些混淆。還可參見 bones

Bone-china(骨瓷)是指混合骨粉的瓷器,該用法可追溯到1854年。 Bone-shaker(顛簸的骨頭)(1874年)是早期自行車的舊稱,指的是沒有橡膠輪胎的自行車。

14世紀初,「希望的行為,心中渴望或想要的動作」,同時也指「所希望得到的東西」;這源自於 wish(動詞)。與古諾爾斯語的 osk、中荷蘭語的 wonsc、現代荷蘭語的 wens、古高地德語的 wunsc 以及現代德語的 Wunsch(意為「願望」)同源。

Wish-book(願望書)指「郵購目錄」,最早出現在1927年(提及「30年前」的情境);而 wish-list(願望清單)則出現於1972年。Wish fulfillment(願望實現,1901年)是德語 wunscherfüllung 的翻譯,最早由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1900年)中使用。

We recall a time 30 years ago when, living on the Dakota prairies far from the semblance of a town, a visit to a store was a rare occasion. But the absence of a store was compensated, in a measure, by the presence of the "wish book". Some folks called it the mail order house catalogue, but the other name always seemed more appropriate. Of a winter evening one could shop and shop as he turned the pages of that entrancing book and found there article after article which was alluringly described and which virtually made one's fingers itch. [Vancouver (Wash.) Columbian, March 29, 1927]
我們還記得30年前的情景,當時住在遙遠的達科他草原,離城鎮的樣子非常遙遠,去商店一趟可謂難得的經歷。不過,雖然沒有商店,但「願望書」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失。有些人稱它為郵購目錄,但我覺得這個名字總是更合適。在一個冬季的晚上,人們可以翻閱那本迷人的書,像是在購物一般,每翻一頁都能找到一件件誘人的商品,讓人不禁想要立刻擁有。[摘自《溫哥華(華盛頓州)哥倫比亞報》,1927年3月29日]

"鳥胸骨的叉骨狀骨頭",約1600年,來自 merry(形容詞)+ thought。這個名字來自於一種運動,兩個人拉着它的兩端,決定誰能得到他爲這個場合許下的願望(贏家得到更長的碎片)。也可以參見 wishbone

    廣告

    wishbone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wishbon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wishbone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