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能力,思考和推理的座位」,古英語 wit,witt,更常見的 gewit「理解,智慧,感知;知識,意識,良知」,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wit-,重建自印歐語根 *weid-「看」,隱喻「知道」(也比較 wit (v.) 和 wise (adj.))。
「連接思想並以有趣的方式表達它們的能力」的意義在1540年代被記錄,因此「在言語或寫作中表達思想的敏捷性」(有關用法的細微差別,參見 humor (n.))。「智慧或學識淵博的人」的意義自15世紀晚期起被證實。
「感到困惑,束手無策」的表達 at one's wit's end 源自14世紀晚期。Witjar 是18世紀的舊俚語,意為「頭,顱骨」。Witling(1690年代)是「智慧的假冒者」。Witword 是「遺囑」。在中古英語中也指一般的感知能力和感官印象,如 wittes five 指五種身體感官(約公元1200年)。
日耳曼語同源詞包括古薩克斯語 wit,古北歐語 vit,丹麥語 vid,瑞典語 vett,古弗里西語 wit,古高地德語 wizzi「知識,理解,智慧,心智」,德語 Witz「智慧,智慧語,笑話」,哥特語 unwiti「無知」。
A witty saying proves nothing. [Voltaire, Diner du Comte de Boulainvilliers]
聰明的話並不能證明任何事情。[伏爾泰,《布朗維爾伯爵的晚餐》]
Wit ought to be five or six degrees above the ideas that form the intelligence of an audience. [Stendhal, "Life of Henry Brulard"]
聰明應該比構成觀眾智慧的思想高出五到六個級別。[斯丹達爾,《亨利·布魯拉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