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晚期, wenche “女孩,年輕女子”,尤其是未婚女子,也指“女嬰”,縮寫自 wenchel “孩子”,在中古英語中也指“女孩,少女”,源自古英語 wencel,可能與 wancol “不穩定的,易變的,虛弱的”有關,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wankila-(源頭還包括古諾爾斯語 vakr “孩子,虛弱的人”,古高地德語 wanchal “易變的”),源自原始印歐語 *weng- “彎曲,彎曲”(參見 wink(v.))。
The wenche is nat dead, but slepith. [Wycliffe, Matthew ix.24, c. 1380]
“wenche 沒有死,只是睡着了。”[懷克里夫,馬太福音 ix.24,約1380年]
在中古英語中,有時帶有貶低的意味,14世紀中葉出現了“姘婦,妓女”的次要意義。還有“女僕,奴隸女子,卑微階層的年輕女子”(14世紀晚期),這個意義在19世紀美國南部指任何年齡的奴隸女性時仍然保留。在莎士比亞時代,女性亞麻工人可以是 flax-wench 、flax-wife 或 flax-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