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語的 stiche 來自古英語的 stice,意思是「刺痛、穿刺、蜇傷、刺傷」,這些意義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它源自原始日耳曼語的 *stikiz,這個詞也衍生出古弗里西語的 steke、古高地德語的 stih 以及德語的 Stich,都表示「刺、刺痛、刺傷」。進一步追溯,它來自原始印歐語的 *stig-i-,而這又源自詞根 *steig-,意為「刺入、尖銳的」,可以參考 stick (v.)。
在晚期古英語中(特別是在醫療文獻中),stich 開始用來描述「側腹突然劇烈的刺痛,像針刺般的劇痛」。
到了13世紀晚期,這個詞在縫紉和製鞋領域被用來指「穿過布料的針線一個來回動作」。隨著時間推移,到了14世紀晚期,它又引申出「針線留在布料中的部分」的意思。由於這個隱喻,約1500年起,它還被用來指「一件衣物」,無論是穿著還是未穿。到了1620年代,這個詞專門用來指某種特定的針線活(例如 cross-stitch)。
1580年代起,stich 也被用來表示「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這是一種更廣泛的用法。1520年代時,它開始被用於外科手術領域。1968年,這個詞又被賦予了「有趣的人或事物」的意義,這源於一種比喻,形容因大笑而感到劇烈的腹部疼痛(類似於表達 have (someone) in stitches,該表達在1935年就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