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英語 swin「家豬、豬、母豬;野豬」(通常以複數形式使用,指這類動物),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sweina-(來源也包括古撒克遜語、古弗里斯語、中低德語、古高德語 swin,中荷蘭語 swijn,荷蘭語 zwijn,德語 Schwein,古諾爾斯語、瑞典語、丹麥語 svin),中性形容詞(帶後綴 *-ino-)。這來自 PIE *su-「豬」(參見 sow (n.))。
這是本土詞,已在很大程度上被 pig (n.1) 取代。從14世紀晚期開始應用於人,意為「卑劣或墮落,感性而粗俗」。短語pearls before swine(14世紀中期)來自《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節;其早期英語形式為:
Ne ge ne wurpen eowre meregrotu toforan eowrum swynon. [c. 1000]
Ne ge ne wurpen eowre meregrotu toforan eowrum swynon. [約公元1000年]
福音詩句中的拉丁詞在法語中與 marguerite「雛菊」(田野的「珍珠」)混淆,在荷蘭語中該表達變為「玫瑰在豬前」。Swine-drunk 出現於1590年代(Nashe)。Swine-flu 於1921年被證實。早期對豬傳染病的稱呼包括 swine-plague(1891年);swine-pox 最初指「水痘」(1520年代);1764年證實為豬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