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00年, citisein(女性形式 citeseine)“城市或鎮上的居民”,源自盎格魯-法語 citesein, citezein “城市居民,市民”(古法語 citeien,12世紀,現代法語 citoyen),源自 cite(見 city)+ -ain(見 -ian)。根據中古英語彙編,盎格魯-法語中的 -s-/-z- 可能取代了更早的 *-th-. 。古英語中的詞是 burhsittend 和 ceasterware。
“自由人或國家的居民,不是外國人”的意思是14世紀末。意思是“私人”(與公務員或士兵相對)始於公元1600年左右。作爲一個頭銜,始於1795年,源自法語:在法國革命期間, citoyen 被用作 Monsieur 的共和國替代品。
Citizen's arrest 是指由私人進行的,沒有搜查令,在某些情況下是允許的,記錄始於1941年; citizen's band(廣播)始於1947年。Citizen of the world(15世紀末)翻譯自拉丁語 civem totius mundi,希臘語 kosmopolites。
He is not a citizen who is not disposed to respect the laws and to obey the civil magistrate; and he is certainly not a good citizen who does not wish to promote, by every means in his power, the welfare of the whole society of his fellow-citizens. [Adam Smith,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不尊重法律,不服從公務員的人不是公民; 不願意盡一切可能促進同胞社會的福祉的人肯定不是好公民。”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