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tongue 的詞源

tongue(n.)

“语言器官和主要味觉器官,”古英语 tunge “舌头,语言器官;语言,语言能力或语言方式,一个民族的语言,”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tungō(古撒克逊语和古诺尔斯语 tunga,古弗里西语 tunge,中荷兰语 tonghe,荷兰语 tong,古高地德语 zunga,德语 Zunge,哥特语 tuggo 也有此来源),来自印欧语系词根 *dnghu- “舌头”。

在现代英语中,按正常演变应为 *tung。有关 -o- 替代 -u- 的替代,参见 come。该词结尾的拼写显然是14世纪试图表示 -g- 的正确发音,但结果“既不符合词源也不符合音韵,仅在很小程度上具有历史性”[OED, 1989]。

作为“牛舌作为食物”,早期15世纪。也扩展到任何类似舌头的物体或过程,如“长而狭窄的陆地突出到海中:(1560年代,关于这些意义参见 tongstang)。

在五旬节奇迹中“外语知识”的意义,来自1520年代。在16世纪的古典复兴中,the Tongues(或 the Three Tongues)指的是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

Tongue-work 意为“语言学研究和劳动”(1590年代),后来意为“辩论,讨论”(1660年代)。hold (one's) tongue “停止说话”在古英语中;bite (one's) tongue “停止说话”始于1590年代。Tonguepad “一个健谈的人”[Johnson] 是1700年起的俚语。

Bewar of tungis double and deceyuable,
Which with ther venym infect ech companye,
Ther poynaunt poisoun is so penetrable.
[John Lydgate, Fall of Princes (c. 1439)]

tongue(v.)

「用舌頭碰觸,舔」,這個意思出現於1680年代,來自tongue(名詞)。到了1936年,這個詞也被用來指演奏樂器時的技巧。相關詞彙有Tonguedtonguing

早期它的意思是「通過命令或責備驅逐」(14世紀末,tungen);在19世紀的俚語中,tongue-bang指的是「痛快地責罵」,因此有了tongue-banger「責罵者」的說法。tongue it(1620年代)在17世紀口語中意為「流利地談話」。

在19世紀,Lowell使用了tonguey(形容詞)來形容「健談」,這一表達早在14世紀就被Wycliffe用tongi(形容詞)表達,意為「健談,話多」,翻譯自拉丁語linguosus

相關條目

“come”是一個基本的不及物動詞,古英語 cuman “帶着到達某個地方的目的或者爲了到達某個地方而移動; 也指出現、變得可察覺、恢復、到達、集合”(第四類強動詞; 過去式 cuomcom,過去分詞 cumen),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kwem-(也是古撒克遜語 cuman 、古弗里斯蘭語 kuma 、中古荷蘭語 comen 、荷蘭語 komen 、古高地德語 queman 、德語 kommen 、古諾爾斯語 koma 、哥特語 qiman 的來源),源自 PIE 詞根 *gwa- “去,來”。

中古英語用 -o- 代替古英語的 -u- 是一種寫手的習慣,旨在避免在舊式手寫體中誤讀字母,因爲字母會擠在一起(參見 U)。現代過去式形式 came 是中古英語,可能來自古諾爾斯語 kvam,取代了古英語 cuom

“發生,出現”的意思早在12世紀初就有了(come to pass “發生,出現”的意思是在1520年代出現的)。作爲一種行動邀請,約於1300年; 作爲對一個人的呼叫或呼籲(通常是擴展形式:“come, come,”“come, now”),於14世紀中期出現。1884年, Come again? 作爲一種隨意詢問“你說什麼?”的方式被證實。有關性的意義,請參見 cum

與介詞結合的能力非常強(NTC 的“短語動詞詞典”列出了198種組合); 請考慮 come to “恢復意識”, come over “擁有”(作爲一種情感), come at “攻擊”, come on(感嘆詞)“認真”,以及 come off “發生,有一定的成功”(1864年)。其他常見的表達方式包括:

come down with “患上”(疾病),1895年; come in,指無線電操作員,“開始講話”,1958年; come on “增長或發展”,約於1600年; come out,指年輕女子,“正式進入社交界”,1782年; come round “恢復正常或更好的狀態”,1841年; come through “按預期或期望的行事”,1914年; come up “成爲關注的話題”,1844年; come up with “產生,提出”,1934年。

have it coming “應得的懲罰”始於1904年。到 come right down to it “到達基本事實”始於1875年。

14世纪中期, tangtonge,意为“蛇舌”(被认为是刺痛器官),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类似于古诺尔斯语 tangi “陆地的突出部分;刀片插入手柄的尖端;蝎子或蜜蜂的刺;蛇的牙齿;恶魔的叉状舌头;味道的辛辣”,其重建形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tang-,源自原始印欧语 *denk- “咬”(参见 tongs)。

后来在英语中用法类似于古诺尔斯语,指其他长而突出的部分,例如剑、刀、凿等的“金属刀片延伸入手柄的部分”(1680年代)。在某些意义上受 tongue (n.) 的影响。“昆虫或爬行动物的刺”这一意义在地方英语中持续存在。

“尖锐的味道,味道的辛辣”的比喻意义记录于15世纪中期(关于意义演变,比较 piquantpungentsharp (adj.), acrid 等;荷兰语和德语同源词中也有类似的演变);“暗示,痕迹”的意义始于1590年代。这种鱼(1734年)因其脊刺而得名。

作为动词,中英语 tangen,意为“咬”(蛇的);“刺穿”(箭的),约公元1400年,来自名词。

廣告

tongue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tongu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ongue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