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初,“厭惡感”; 14世紀晚期,“恐懼或驚駭的情感”,也指“引起恐懼的事物”,源自古法語 horror(12世紀,現代法語 horreur),直接源自拉丁語 horror “敬畏、敬重、宗教敬畏”的比喻用法,字面意思是“顫抖、戰慄(如同寒冷或恐懼一樣),顫抖、寒戰”,源自 horrere “因恐懼而豎起毛髮,顫抖”,源自 PIE 詞根 *ghers- “豎起毛髮”(源頭還包括梵語 harsate “豎起毛髮”,阿維斯塔語 zarshayamna- “抖動羽毛”,拉丁語 eris(屬格)“刺蝟”,威爾士語 garw “粗糙”)。
此外,英語中曾經指“發抖”,尤其是作爲疾病症狀或對酸味或苦味的反應(1530年代); “皮膚上的毛髮豎起”(1650年代); “水面波動的顫動”(1630年代)。作爲電影類型,始於1934年。Chamber of horrors 最初(1849年)是指瑪麗·蒂索蠟像館中臭名昭著罪犯的畫廊。其他名詞形式包括 horribility(14世紀,現已罕見或不用)、horribleness(14世紀晚期)、horridity(1620年代)、horridness(161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