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victim 的詞源

victim(n.)

在15世紀中期,「祭品」這個詞的含義是指「祭祀用的動物,作為對神祇或超自然力量的犧牲品,或在宗教儀式中被殺的生物」。這個詞源自拉丁語 victima,意指「祭品動物;作為祭品被殺的生物」,其具體起源尚不明確。

或許它與 vicis(意為「輪迴,機會」,如在 vicarious 中所見)有關。De Vaan 提到,「在交換的語境中,‘輪迴’的應用很容易引申為‘交換’的意思,就像某些日耳曼語的同源詞那樣。因此,victima 可能是與神靈之間的‘交換’……但這並不是唯一的解釋。」他還提到,這個詞可能與原始印歐語中「選擇,篩選」的詞根有關,並可能與古英語的 wig(意為「偶像」)、哥特語的 weihs(意為「神聖的」)、德語的 weihen(意為「奉獻,祝聖」,可比較 Weihnachten「聖誕節」)有關,這些詞都與「被奉獻的動物」的概念相連。

「受他人嚴重傷害、折磨或殺害的人」這一意義從1650年代開始出現;而「被某種力量或情況壓迫的人,因追求某個目標或滿足某種激情或迷戀,或因疾病或災難而遭受重大損失或痛苦的人」的含義則始於1718年(《世紀詞典》的例子包括野心、風濕病、鐵路事故)。而「被利用的人,受騙或欺詐的人」這一較弱的意義則記錄於1781年。

相關詞彙:Victimhood(受害者身份,1831年)。古英語中,victimis 被註釋為 onsegednessum

相關條目

在1630年代,「取代他人之職位」的意思來自拉丁語 vicarius,意指「替代、委任」。這又源自 vicis,表示「變更、交替、替代」,其詞源可追溯至原始印歐語根 *weik- (2),意為「彎曲、迂迴」。可以參考 vicar

這個詞在1690年代開始被用來形容「由他人代為承受或經歷的」,通常指的是懲罰,特別是基督的懲罰;到了1925年(在 vicariously 中隱含)則演變為「通過他人想像性地經歷」。相關詞彙還有 Vicariousness

在生理學中,這個詞最早用來形容器官,意指「執行本應由其他器官完成的功能,具有補償性」(1780年)。中古英語中,則使用了英語化的 vicari,大約在1400年時表示「被替代的、代理的」。17世紀的英語作家們則創造了 vicarial(意為「委任的、代理的」)和 vicarian(意指「由代理人管理的」)。

這句拉丁語的意思是「戰敗者的悲哀」,出自李維的《歷史》卷五第48章第9節。關於 vae,意為「哀哉」,可以參考 woe。至於 victis,則可以參考 victim

廣告

victim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victim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victim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