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wave 的詞源

wave(v.)

「前後或上下移動」,中古英語 waven,來自古英語 wafian 「波動,起伏」(與 wæfre 「搖擺不定,煩躁,不穩定」相關),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wab-(古諾爾斯語 vafra 「徘徊」,中古高德語 waben 「揮舞,波動」的來源)。這可能來自印歐語根 *(h)uebh- 「來回移動;編織」(參見 weave (v.))。

對於旗幟、橫幅等,「在空中搖動並飄揚」,14世紀末。到1530年作為「具有波動形狀或方向」的意思。

「移動(某物)來回,揮舞」的及物意義來自15世紀中期;「用手揮動示意,來回用手給予信號」的意思來自1510年代,最初用於航海。作為「用揮手動作讓某人注意」(與 inoutover 等)來自1837年;wave-off(名詞)作為不讓飛機降落的信號來自1951年。相關詞:Wavedwaver(「揮舞的人或物」,約1600年);waving

I was much further out than you thought
And not waving but drowning.
[Stevie Smith]
我比你想的要遠得多
而不是揮舞,而是溺水。
[斯蒂維·史密斯]

wave(n.)

「移動的水波」,1520年代(丁道爾),受 wave(動詞)的影響,改編自中英語 wawwaue,這些詞源自古英語 wagian,意為「來回擺動」,來自原始日耳曼語 *wag-(同源於古撒克遜語、古高地德語的 wag,古弗里西語的 weg,古北歐語的 vagr「水流動、波浪、波濤」,哥特語的 wegs「暴風雨」)。這可能源自原始印歐語根 *wegh-,意為「去、移動」。

名詞和動詞在某種程度上與 waive 混淆。古英語中「移動的水波」的常用詞是

「手或持物體來回運動」的意義自1680年代起被記錄。「表面呈脊和槽的形狀」的意義出現於1540年代。「起伏的線條」的意義則在1660年代被記錄。

比喻意上,指任何事物的洪流、湧入,自1580年代起被使用。1852年起用於描述人群中的前進運動;1851年起用於公共情感、意見等的表達。

在物理學中的具體用法自1832年起,專指聲音。Wave-front,「包括所有處於同一相位的粒子的連續線」的概念出現於1867年。

在氣象學中,指大氣的推進運動(heat wave,熱浪等),自1843年起使用。對於地震的描述始於1760年。比喻短語 make waves「惹麻煩」的證據出現於1959年,可能源自航海。

Our culture is a nice flat-bed boat in the middle of a serene lake of complacency; anyone who splashes or makes waves is immediately pinioned by the state, the church, and the indignant populace. [Daily Tar Heel, April 4, 1959]
我們的文化就像一艘平底船,漂浮在自滿的寧靜湖泊中;任何濺水或掀起波浪的人,立刻會被國家、教會和憤怒的民眾釘上十字架。[《每日塔希爾》,1959年4月4日]
"I'm in one canoe, you're in another, the captain's in a canoe, the colonel ... You know what you do when you complain to somebody or report somebody or request something? (Irvin shakes his head). You make waves." [Ronald D. Scofield column in Santa Barbara News-Press, Dec. 6, 1959]
「我在一條獨木舟上,你在另一條,船長在一條獨木舟上,上校……你知道當你向某人抱怨、舉報或請求什麼時候會怎樣嗎?(歐文搖頭)你會掀起波浪。」[羅納德·D·斯科菲爾德在《聖巴巴拉新聞報》專欄,1959年12月6日]

在體育場館中,群眾表演波浪效果的活動,自1984年起被稱為這個名字,據說這一現象最早出現在1981年10月15日的洋基隊對運動家的美國聯盟冠軍系列賽中,地點是奧克蘭體育館;不久後在華盛頓大學被採用並普及。

相關條目

中古英語的 weven 來自古英語的 wefan,意思是「練習編織的技藝;通過交織紗線來形成」,引申義則是「設計、策劃、安排」(屬於第五類強變化動詞;過去式為 wæf,過去分詞為 wefen)。這一詞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weban,同樣的詞在古諾爾斯語中是 vefa,在中古低地德語、中古荷蘭語、荷蘭語中是 weven,在古高地德語中是 weban,而現代德語則是 weben,都意指「編織」。

這個詞被重建為來自原始印歐語根 *(h)uebh-,原意是「編織」,同時也有「快速移動」的意思(同源詞還包括梵語的 ubhnati,意為「他將其編織在一起」,波斯語的 baftan,意為「編織」,希臘語的 hyphēhyphos,意指「網」,以及古英語的 webb,意為「網」)。

在中古英語中,過去式的形式從 wave 變化為 wove。到了14世紀晚期,「將兩者結合為一體」的引申意義開始出現;而「通過扭轉和轉動前進」的意思則出現在1640年代。短語 weave together,意為「通過編織使兩物合一」,同樣出現於14世紀晚期。相關詞彙還包括 Wove(過去式)、woven(過去分詞)、weaving(現在分詞)。

"明顯的心靈感應振動,將一個人的思想傳遞給另一個人,沒有任何其他媒介",1869年,來自 brain(n.)+ wave(n.)。

廣告

wave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wave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wave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