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末,「通過物理特性或能力產生影響,對固有自然品質有效」,來自中世紀拉丁語 virtualis,源自拉丁語 virtus,意為「卓越、效能、能力」,字面意思是「男子氣概、男子漢氣概」(參見 virtue)。這個詞保留了中古英語 virtue 在「效能、行動能力」上的用法。
「在本質或效果上存在,但在事實上並不存在;雖然不實際存在,但實質上存在」的意義可以追溯到15世紀中期,可能是通過早期15世紀「能產生某種效果」的已廢棄用法演變而來。這個詞與 actual、real、literal 相對。
到1831年,在光學中用來描述如反射中的虛像。計算機領域「不實際存在,但通過軟件顯示出來」的意義始於1959年,最初用來描述記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