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whack 的詞源

whack(v.)

「猛擊、重擊」這個意思出現於1719年,屬於口語表達,可能源自擬聲詞。名詞形式「用棍子猛烈擊打」則出現於1737年。在out of whack(1885年)中,可能是俚語「份額、應得的部分」(1785年),這可能來自於分割的打擊或拍賣師槌子的敲擊聲。

have(或 takea whack at」意指「嘗試」,最早出現於1820年(使用have),1845年(使用take)。Wackwhack作為「瘋子」的用法出現於1938年,可能是從wacky逆向形成的,而wacky可能源自於「打擊頭部」的動詞。相關詞彙還有WhackedwhackingWhacked作為「疲憊不堪」的表達出現於1919年;whacked out則意指「瘋狂」,特別是因藥物或酒精影響,出現於1969年。

在俚語中,Wackwhack意指「不吸引人;瘋狂」,因此引申為「毫無價值,愚蠢」,這一用法出現於1986年,顯然是受到反毒品口號crack is wack的推廣。

相關條目

"瘋狂的,古怪的",1935年,是 whacky(n.)的變體,指"傻瓜",晚期19世紀的英國俚語,可能最終源於 whack "一擊,打擊",因爲被打在頭上太多次而產生的概念。

同時 bush-whacker,1809年,美國英語,指“林地工人,習慣於叢林生活”,字面意思是“拍打灌木叢的人”(爲了穿行),可能是以荷蘭語 bosch-wachter “森林看守人” 爲模型; 參見 bush(名詞)+ whack(動詞)。

在美國內戰期間,北方軍隊中指南方的非正規軍,他們躲進樹林中作爲游擊隊戰鬥(1862年)。相關詞彙: bushwhack(動詞),1837年; bushwhacking(1826年)。

廣告

whack 的趨勢

根據books.google.com/ngrams/調整。Ngrams可能不可靠。

分享「whack

翻譯由AI生成。查看原文,請訪問: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whack

廣告
熱門詞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