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紀初,waggen(不及物動詞)意指「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缺乏堅定性」,可能源自斯堪的納維亞語(可參考古諾爾斯語的vagga「搖籃」、丹麥語的vugge「搖晃搖籃」、古瑞典語的wagga「搖擺、搖晃搖籃」)。此外,也可能部分來自古英語的wagian「前後搖動」,這些詞彙都源自原始日耳曼語的*wag-(同源詞還有古高地德語的weggen和哥特語的wagjan「搖擺」),而這又可能源自印歐語根*wegh-「行走、移動、用車輛運輸」。
到了14世紀末,這個詞開始用來表示「前後或上下運動」。大約在1300年,它的及物用法出現,意指「使物體交替前後或上下運動」。特別是在15世紀中期,這個詞常用來形容狗和它們的尾巴:「當獵犬看到它們的主人時,會向他表現歡迎,並在他身邊搖晃尾巴。」[愛德華,約克公爵,《狩獵之主》,1456年]。相關詞彙包括Wagged(過去式)、wagging(現在分詞)。Wag-at-the-wall(1825年)是指一種懸掛式鐘錶,擺錘和重錘外露。